芭蕾杂技剧《天鹅湖》回巢广州 6月连演五场
??
??
??

  以在“肩膀上转圈,头顶上跳芭蕾”闻名的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杂技剧《天鹅湖》将于4月14日晚登陆广州友谊剧院,6月中旬还将连演5场,让这部获奖无数,在国外演出数百场的经典杂技剧回馈家乡市民。演出前夕,战士杂技团团长李亚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关于这只“东方天鹅”的美丽传说。

  “东方天鹅”演绎特技、魔术、杂技、杂耍

  诞生于2004年的杂技剧《天鹅湖》在外多次巡演后,曾于2007年回到广州首演,当时便赢得观众的一致赞誉,此后,这只“东方天鹅”又在国外栖息多年,让世界各地观众见识了中国杂技之美。战士杂技团团长李亚平说,杂技剧《天鹅湖》一直想在国内、在广州做大规模演出,但因为这出杂技剧对舞台设施要求极高,仅吊杆就需要50多根,“之前一直没有在本地找到太合适的剧场演出,而重新改造后的友谊剧院在软硬件设施上都达到了演出需要。”

  李亚平介绍说,此次演出的杂技《天鹅湖》是经过无数次修改的版本,在不改动柴可夫斯基音乐及尽可能保留原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色的基础上,用特技、魔术、杂技、杂耍等手法演绎剧情。“包括中场休息的20分钟,全剧长2个小时,将全部原版奉献,同时,舞台布景都采用硬景,效果要比软景好很多”。

  芭蕾与杂技“嫁接”为“头顶单腿踹燕”

  业界普遍认为,杂技剧《天鹅湖》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把西方最高雅的芭蕾艺术与中国最传统杂技艺术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芭蕾是有着自身严谨体系、极其规范和高雅的艺术,用杂技去“嫁接”芭蕾怎么可能呢?对此,李亚平表示:“芭蕾与杂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当,但我们发现芭蕾舞与杂技剧《天鹅湖》的雏形《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之间还是有共同点的,‘头顶单腿踹燕’、‘360度转体’都是成功‘嫁接’的典范(如左图)。此外,该剧对演员自身条件和艺术修养的要求非常高,两位主演‘王子’魏葆华和‘天鹅’吴正丹是体育技巧运动员出身,他们同时兼具了很好的艺术感,因此才成就了‘肩上芭蕾’和‘头上芭蕾’。”

  每一个动作都按老柴原版音乐编排

  芭蕾与杂技结合的另一难点突破在于音乐协调,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音乐是柴可夫斯基所作,优美动听、曲折有度,但与杂技配合时,难度则显现出来,“杂技剧《天鹅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按照老柴的原版音乐编排出来的,从节奏、技巧等方面都要细致地考虑到音乐与杂技表演之间的关系。”

  14日晚,观众将欣赏到包括帽子技巧、滚球戏、双人单轮车、人体软功、顶烛台、蹬技、大踏环、绸吊、高杆特技、顶上芭蕾等10多个高难度杂技节目与芭蕾、音乐、剧情的巧妙结合。

  【特别推荐】“四小天鹅”变“四小青蛙”

  看过该剧的观众都赞叹,杂技剧《天鹅湖》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例如,用双爬杆、晃杆和女子海浪舞表现“王子”驾龙船扬帆驶向东方寻找“白天鹅”的艰难场景;紫禁城外身着大红民族服装的姑娘以芭蕾步、杂技舞欢迎“王子”;四小天鹅被倒立杂技表演的四小青蛙取代(右图),而扮演“白天鹅”的演员则要以“王子”伸展的肩、臂和头顶为“舞台”表演“金鸡独立”等芭蕾舞姿。

  李亚平特别提到,将观众最为熟悉的四小天鹅舞改成四小青蛙舞是颇具创意的。“我们想过,如果照搬西方的《天鹅湖》,我们的杂技再怎么跳也跳不过芭蕾,所以,我们将经典‘颠覆’,四小天鹅改成四小青蛙,天鹅用脚尖跳,青蛙倒立用手跳,但音乐部分不变,这样国内外观众看到,都会觉得诙谐、幽默、有创意、好看!”本报记者 刘艳

(责任编辑:陈然)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2822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