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诺瓦将婚姻比作爱情的坟墓,钱钟书将婚姻比作围城,而有的人却把婚姻比作比萨斜塔。究竟为什么是比萨斜塔呢?话剧《比萨斜塔》北京站中,两位演员的表演、导演的巧思,都可以帮助你解开疑惑。
《比萨斜塔》的编剧为俄罗斯剧作家娜•普图什金娜,原著中巧妙地将“比萨斜塔”这个意象暗喻婚姻生活。讲述了一对普通的夫妻之间的一次决裂。从生活的鸡毛蒜皮,最后一直延伸到了“爱情”的真正定义,表现了一对彼此忍受多年的中年夫妻,在决定离婚的时候对对方的内心世界有了新的发现和理解。
娜•普图什金娜非常擅长情感戏剧的创作,她的多部作品都是围绕着两个人展开,独特的情境和人物关系,在一个空间、时间里展开讨论,来阐释她心目中这一简洁而又深邃的话题。她对于婚姻的理解非常的透彻:“家庭生活有时就像比萨斜塔,它可能会倾斜、倾斜,但是始终没有倒下,爱情、婚姻、家庭,莫不如此。”这种深刻理解也是导演将这部剧搬进中国的契机。
导演王剑男的想法与娜•普图什金娜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他们都认为沟通,才是打开夫妻心门的钥匙。“婚后夫妻二人无法再建立起沟通”这种问题在世界各地都存在,所以他愿意把这部剧搬上中国舞台,让更多身处迷茫的夫妻能在这个故事中找到婚姻的初衷。
导演为了让观众更能理解剧中人物心情、有更多带入感,将舞台场景布置的像一个温馨的家。半旧的沙发、足够两个人使用的餐桌等家具一应俱全。两位演员还时不时的穿着睡衣出演,争吵的内容也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真实的场景无限贴近许多夫妻生活的状态。
除此之外,导演还敏锐地抓住了剧本中的喜剧元素,由于双方缺乏沟通,谈话间常常造成误会,这样的冲突极大的增加了剧中的喜剧效果,形成了上半场轻松幽默,下半场冷静反思的反差感,极具戏剧张力,将观众吸引进故事当中,再引导观众深省自我,这部戏剧可谓是强大。
如果你正在为你的婚姻感到迷茫,不妨来看看话剧《比萨斜塔》北京站,它足以引发你内心深层的思考。期待大家能从中领悟到婚姻的责任,加强宽容、理解和沟通,为家庭付出真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