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孟京辉执导、郭涛主演的中国戏剧舞台上首部“堂吉诃德”作品,在争议声中结束了国家大剧院的第一轮演出。孟京辉8日将率剧组南下深圳并“扎营”少年宫剧场,9日晚,他将带着郭涛等主演在中心书城举行关于《堂吉诃德》的讲座并与观众对话,揭开《堂吉诃德》排演过程中台前幕后的一些秘闻。10日-13日,该剧将在深圳连演4场。
据悉,《堂吉诃德》在深圳演出之后,主角郭涛将投入电影《堂吉诃德》的拍摄工作,该剧将停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有很多深圳剧迷高度关注这次《堂吉诃德》的深圳公演及讲座。
争议:很孟京辉,但不塞万提斯?
话剧《堂吉诃德》的编剧没有找孟京辉的老搭档廖一梅,而是找了康赫,他是因自编自导的话剧《审问记》和《采访记》引起了注意的。他对于塞万提斯的改编可以说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原著,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时,不少观众还是对剧中穿插了一些完全不属于原著的情节和故事颇有微词。而该剧大胆的视觉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因此有人评价说,这个《堂吉诃德》在视觉上“很孟京辉”,但在与原著一致方面“不塞万提斯”。
实际上,孟京辉为了尊重原著做了相当大的努力。首先并没有先锋到底,而是递进式地先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段黑白动画的影像将观众引入《堂吉诃德》的故事之中,再者郭涛的三大段堪称戏髓的独白,基本上都摘自原著。而被观众认为是不属于原著的一些情节,其实是“本土化”的处理方式。
至于该剧的舞美和灯光设计,充满了鲜明的西班牙风情,予人极致的视觉冲击:伫立在舞台后侧的硕大骑士头盔和缠满绷带的巨大头颅,带有浓厚的中世纪味道。挡在舞台与观众席之间的薄如蝉翼的屏幕,在灯光的投射下产生了电影画面一样的效果。演出中突然涌上屏幕的浓烟,营造出幻象。吉他现场弹奏的西班牙民歌,颇能煽点情绪。点睛之笔是王之纲为该剧设计的几段多媒体影像,巧妙地跨越了抽象和具象、古典和现代的画面,让人禁不住啧啧称奇。
力挺:塞万提斯学院院长“很满意”
话剧《堂吉诃德》是2009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众多文化活动中一个备受瞩目的组成部分。与孟京辉合作出品该剧,并提供西班牙文化素材给剧组的是北京塞万提斯学院。该院院长易玛告诉本报记者,她十分认可孟京辉的处理方式:“我很满意。郭涛非常适合演堂吉诃德,他很投入,其中几段独白让我很感动。以前我在西班牙看过的改编话剧都比较抽象,孟导演这次更现实,比较忠实于原著,我甚至希望以后看到更极端的方式。”
除了本月在北京和深圳进行巡演外,《堂吉诃德》还将在明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赴上海演出。9月2日,西班牙文化部部长还特意飞到中国,观看了该剧在国家大剧院的首演。“《堂吉诃德》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但这只是我们合作的开始”,易玛透露,已经有西班牙导演在与孟京辉接触,希望把中国名著带到西班牙去演出。而孟版的《堂吉诃德》,也有望被引进西班牙。
400年前,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下部的序言里,曾描写公爵收到中国皇帝的信函要求把堂吉诃德送到中国来游历一番,这个篇章曾经被当成是作者的幻想。没有人想到,400年后,孟京辉真的带着话剧版《堂吉诃德》帮助塞万提斯实现了这个梦想。这回,堂吉诃德是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