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头会馆》进入倒计时 --大腕们一边逗贫一边拼演技

      北平解放的前一年,在南城一个名为“窝头会馆”的小四合院里,住着几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有爱钱如命的“何冰”、谈吐刻薄的“濮存昕”、心胸狭窄的“杨立新”、成天斗嘴的“宋丹丹”和“徐帆”……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他们饱受苛捐杂税、物价飞涨、恶人横行等社会弊病的折磨,却在绝望之余对未来怀着深深的期待与憧憬——排练厅变成了北京南城:门前倒扣的大瓦缸、院里胡乱拉起的晾衣绳、几只破板凳,做木匠活的、洗衣服的、筛米的、捣蒜的、玩鸟的……熟悉人艺风格的观众,一下子就会被拉进那段历史。

      而编剧刘恒更是在他的话剧处女作里过了一把老北京话的瘾。“见天儿”“麻利儿的”“幺蛾子”“借壁儿”等地道北京俚语自不必说,北京话的快速、吞音、幽默也被搬上舞台,人物往往开口就一长串台词,就连濮存昕、杨立新这样的戏剧实力派也常常绕舌头,但观众也由此可以充分领略老北京话的贫、逗、损、俏皮——看来,刘恒是奔着《茶馆》的语言高度去写《窝头会馆》的。

      全剧的矛盾冲突也很多,给了演员充分表现的机会。大腕们都拼了全力,至于谁更出挑,只能台上见分晓了!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2641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