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头会馆》京味浓

     9月25日,人艺献礼大戏《窝头会馆》在一阵婴儿啼哭声中结束,大幕落下,台下悲喜交加的观众起立鼓掌。台上,演员、编剧、导演热情相拥,庆祝首演成功。扮演田翠兰的宋丹丹表示,这部戏是她在人艺近30年里演出最激动的一部戏,其他演员的表演也都是最棒的。

    >>表演

    宋丹丹徐帆越掐越有戏

    由于《窝头会馆》的排练一直是秘密进行,首演当天,人物一亮相,观众感到很意外。其中最意外的莫过于濮存昕的造型,他蓬头垢面,还龇着几颗龅牙。濮存昕在剧中扮演前清遗老古月宗。虽然不是绝对的主角,但十分有戏,耐人琢磨。古月宗喜欢玩弄蛐蛐,犹如一个看热闹的局外人,喜欢在别人的痛苦中找点乐趣,但又常常能说出一些耐人琢磨的经典语言。濮存昕将古月宗塑造得像一个漫画中的人物,充满了滑稽感。

    刚刚在《鸟人》中挑大梁的何冰,在《窝头会馆》中扮演会馆主人苑国钟。这是一个爱财、胆小、终日为儿子的病劳作的父亲。苑国钟每次找房客要钱时,都要摆出关公像,但仍然经常要不到钱。无奈的时候,他常常拿自己开玩笑。最终因为儿子是“赤党”,他承认自己也是“赤党”,分明一个鲜活的慈父形象。何冰说:“这个人物身上的很多东西都让我感动。”

    杨立新扮演的是一个反面配角人物——保长肖启山,整天催捐税、抓壮丁、算计着街坊们的钱和苑国钟的这座小院儿。剧中最考验杨立新的是大段台词,因为这个保长口才极佳,明明是坏事,经过他的嘴却变成了打着灯笼都难寻的好事。他想把自己的疯女儿嫁给苑国钟的儿子,为了说明自己家境好,他说了一大段拗口的台词,令观众印象深刻。

    宋丹丹和徐帆在剧中饰演两个出身完全不同的人物,一个是从良的妓女田翠兰,一个是前清的格格金穆蓉。两人常常吵架,几乎见面就掐,因此也成了附近的名人,难怪苑国钟还没进院就说:“我们院俩母的又掐起来了。”

    该剧一开场,两个人就因为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之后因为金穆蓉的丈夫给翠兰治病,两个人又吵了起来。虽是吵架,喜剧剧感十足,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这是两个不同信仰的人,吵到最后,都搬出了自己的救兵,一个将弥勒佛挂在了自家门口,一个将耶稣的十字架钉在了门上,一个念着“阿弥陀佛”,一个喊着“哈利路亚”。

    除了吵架,该剧也赋予了这两个人物鲜活的性格。田翠兰虽然出身不好,却为人善良、仗义,常能为了别人的利益做出一些牺牲,令人感动。扮演田翠兰的宋丹丹称:“这个戏是我在人艺呆了近30年里演出最激动的一个戏。我演过比这个戏更重要的角色,但这个戏让我完全解放自己去演。何冰、濮存昕、杨立新、徐帆,这个戏中的每一个演员在这个演出中都是最棒的。”

    >>主题

    几户小百姓绝望与希望

    《窝头会馆》由刘恒编剧、林兆华执导,通过表现北平解放前一年夏秋冬三个季节中,南城窝头会馆里几户小老百姓的悲与欢、离与合、希望与绝望,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以及人们在绝望之余对未来的憧憬。

    看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人,对刘恒剧作中市井、幽默、有些“贫”的语言风格一定不会陌生。《窝头会馆》延续了这一风格。虽然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各种苛捐杂税压得人喘不过气,剧中人物依然“逗贫”。虽然有着严肃甚至沉重的主题,但演出中不时传来观众的笑声。苑国钟向人们收租金时说:“要硬的不要软的。”结果金慕蓉拿了一簸箕纸钱出来,从外面回来的人忍不住问苑国钟:“你要这么多揩屁股纸干吗?”类似这样的调侃在剧中随处可见,看似玩笑,揭示的却是当时老百姓的无奈。

    林兆华在导演风格上沿用了北京人艺的风格,在一个小四合院中讲述着老北京人的家长里短,剧中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将故事娓娓道来,用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透射出时代的变迁。

    演员使用的全部是地道的老北京话,“破闷儿”“见天儿”“麻利儿的”等老北京俚语直接来源于生活。如古月宗称:“我们这个窝头会馆里没有出现过一个举人,我这个举人也是买来的。”苑国钟接话说:“这个会馆名字起得不好,窝头就一个眼儿,你钻不过去,你要是叫焦圈儿会馆,你肯定就过得去了。”

    该剧9月25日至11月8日在首都剧场上演。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2789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