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朝鲜歌剧《红楼梦》花谢花飞花满天

2010年5月,由朝鲜血海歌剧团潜心创作50年,金正日亲自指导的歌剧《红楼梦》来到了北京,这部堪称目前朝鲜最高规格的演出在北京上演。

 

 

  上世纪60年代,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在访问中国期间观看了上海越剧团的《红楼梦》,当年秋天,上海越剧团又带着越剧《红楼梦》访问了朝鲜。在金日成的倡议和指导下,朝鲜曾以民俗戏剧“唱剧” 的形式改编并演出《红楼梦》,他曾四次亲临排演现场指导,并陪同邓小平同志等中国老一代领导人观看演出。时隔近50年,为迎接中朝建交60周年暨中朝友好年,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提出对歌剧《红楼梦》进行重新改编再创作,让歌剧《红楼梦》重回舞台。金正日还在创作过程中多次亲临现场直接指导。2009年9月25日,歌剧《红楼梦》在平壤大剧场正式公演,一经推出即受朝鲜观众热捧,迄今演出已近50场,观看人数近10万人次。

  这一次来华的血海歌剧团可谓朝鲜“国宝级”、“殿堂级”艺术团,血海歌剧团代表了朝鲜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准。该歌剧团创建于1971年7月7日,由革命歌剧《血海》的创作和演出团队为主体组建而成,它是专门创作和演出歌剧的朝鲜中央艺术团体。正是该团在2008年将朝鲜歌剧《卖花姑娘》带到中国,引起强烈的反响。

  朝鲜歌剧《红楼梦》的演出阵容对于国内观众而言相对陌生,但与中国一样,朝鲜的“80后”们也开始成为社会的主要力量之一。血海歌剧团在经过更新换代后,由“80后”青年艺术家们组成的新一代开始崭露头角。为了选择合适的演员出演“金陵十二钗”,血海歌剧团在朝鲜全国范围内举办大型“选秀”,从中发现和挑选演员,最终结果由群众投票决定。有意思的是,最后入选的主要演员都是艺术院校在校或刚毕业的学生。这些演员大多毕业于朝鲜最高音乐学府――平壤金元均音乐大学,歌剧《红楼梦》成为了他们的一个新起点。该剧的主要演员都是如今在朝鲜家喻户晓的明星,其中饰演贾宝玉的金日煌是本次来华演员中最为知名的,不仅因为他获得过朝鲜最权威的民歌比赛金奖,更为传奇的是,金日煌的爷爷金正华在50年前的第一版《红楼梦》也曾饰演过贾宝玉这一角色,当时在朝鲜观看完演出的周恩来总理还亲自接见过他。在剧中扮演薛宝钗的平壤金元均音乐大学4年级学生崔锦珠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从小喜爱文艺,10岁时就在全国文艺表演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22岁大学生,在经过层层选拔后,最后在群众投票中以绝对优势胜出。

  在朝鲜歌剧《红楼梦》即将到来的消息传到国内时,无论是国内的业内人士还是普通观众,都怀着期待与怀疑的双重心情在等待着该剧的上演。人们对朝鲜这一近年来颇具神秘色彩的国度充满了好奇,并且对国外艺术团体究竟会把家喻户晓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演绎到何种境界充满了期待;另一方面,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血海歌剧团的这次演出是否会给观众造成欣赏障碍?是否能良好的表现《红楼梦》原著的精神内涵?这些疑问,在演出前常常出现在观众的脑海中。

  随着大幕的拉开,一切的怀疑都已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惊叹和惊喜。悠扬的序曲响起,舞台上忽然变得云雾缭绕,观众一下子进入了如梦境般的太虚幻境中。三个小时的演出,人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仿佛也走进了大观园中,随着剧中人物的悲喜而情绪起伏,颇有时空穿越之感。该剧的情节设置基本忠于原著,以宝、黛、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全剧共分六场十幕,将“共读西厢”、“宝钗夜探宝玉”、“黛玉葬花”及“焚稿”、“宝玉哭灵”等著名场景细腻地呈现出来。演员的衣着打扮及动作台步,都借鉴了曾在朝鲜热播的中国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皆具古典味道。不仅如此,剧场两侧的字幕也多以红楼梦原著为主,一下子拉近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之前的担心也已变成多余之举。

  《红楼梦》演出从头至尾,观众掌声总共响起十五次之多。除去虚实结合、美轮美奂的舞台布景不说,仅从音乐的创作,就足以让绝大部分观众感动,也能够使我国的音乐工作者感到震撼。为歌剧的创作探索出一条道路。

  与西方传统歌剧相同的是《红楼梦》也采用了管弦乐队伴奏,管弦乐队在为歌曲伴奏,烘托剧中人物,贯穿情节的发展当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与西方传统歌剧不同的是《红楼梦》伴奏乐队当中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的配合运用,把乐队打造成了明确保障民族乐器的主导地位,并给民族乐器群配以西洋乐器群的独创的配合管弦乐。该歌剧的管弦乐队既发扬民族乐器清澈、优美、柔和的音色,又运用灵活多样的、丰富的演奏法特性,将剧中人物的歌曲及合唱、舞蹈等多种塑造手段有机地连接在统一的音乐风格当中,在实现舞台形象的统一谐调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包括歌剧序曲在内的各种舞蹈场面中的管弦乐演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既将民族情趣浓郁的歌剧唱段按照剧情进展自然地接下去,又展现具有独自性格的音乐形象,并且和舞蹈协调起来,烘托多彩的律动,时而轻车熟路地引出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音色,将剧中的生活和人物性格富有情趣地、真实感人地刻画下去。配合管弦乐如此优异的刻画使歌剧能以崭新的形象给人留下深长得余味。

  其次,该剧能够如此引人入胜的另一方面是将舞蹈作为歌剧的重要的塑造手段运用自如。从这部《红楼梦》来看,在运用多种多样塑造手段的歌剧中,展现意味深长的、优美动人的画幅的舞蹈作为提高作品的思想艺术性担当有意义的一份责任。正如朝鲜的舞蹈艺术家所言:“在我们的歌剧艺术中,舞蹈不是可有可无的插画式的、余兴式的手段,而是与剧情进展结合起来、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性格发展更广、更深地描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自己明显艺术价值的、有个性的塑造手段。”如在第二场第二幕当中,花妖们以薄雾升起的莲池边为背景生机勃勃地跳舞,宝玉、黛玉两个主人公混在其中出现,他们充满活力的舞蹈场面使人意识到主人公想要摆脱抑制人的个性和自由的所有封建压制和伦理道德铁链、向往新生活的心理,并为之感动。每逢演至此处,必会引来现场热烈的掌声。在第四场第一幕时,该剧巧妙运用了中国民族舞与古典舞来表现华丽而动感的场面。就这样,这部歌剧中在剧情发展的每个主要契机都带着明确的描绘意图创造性地运用多彩的舞蹈场面,将舞台全面装饰得更加优美、华丽,多样的生活在各个侧面得到有深度的刻画。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歌剧《红楼梦》演唱具有鲜明的个性,剧中演员不拘一格的唱法成为该剧吸引广大观众的亮点。“宝玉”的民族唱法高亢嘹亮,“黛玉”的抒情女高音唱法细腻温柔,而“贾政”则是纯正的美声男中音。这种多唱法“混搭”的方式,源自于为了更好的塑造人物、表达情感,一切从剧情表现需要出发,不仅没有使人感觉到审美上的错乱,反而拉近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该剧在演唱过程中另一显著特点是没有宣叙调,浓缩不必要的台词,实现歌曲化。在以往欧洲传统歌剧当中,宣叙调起着快速推进故事进行,将背景信息传达给观众,并使对话在角色之间快速转换的作用。然而,歌剧《红楼梦》却运用大量的合唱来渲染气氛、交代背景,在场景转换时,多处采取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合唱的方式。在剧情发展的必要时刻采用了对白的方式而并非宣叙调来陈述情节,表现人物的情感。在笔者看来,这种方式似乎更加符合东方人的音乐审美。

  朝鲜歌剧《红楼梦》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艺术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要引起我国歌剧创作者和表演者的一些思考。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从古至今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及神话传说数不胜数,可以认为我国本土歌剧创作的文学资源还是相当丰富。我国近代也曾经涌现出的《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等经典民族歌剧,但今年来却鲜有能够引起广大群众共鸣的佳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探索有余,而普及不足。”我们的歌剧创作越来越多的运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创作出很多无调性、多调性等现代作品,却很少有旋律优美上口的运用传统创作技法的作品。而这次来华的朝鲜歌剧《红楼梦》声乐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优美舒长的旋律线,充满装饰的唱段。这其中的很多唱段不仅朗朗上口,更仿佛听到似曾相识的朝鲜民谣,增加了观众的亲近感。

  优秀的作品需要好的演员去演绎,好的演员通过演绎优秀的作品更能够表现出自身的价值。前文已经叙述过,本次来华演出的血海歌剧团演员基本都是“80后”,但他们在声乐技巧及演技上的成熟令人折服。纵观整场演出,他们始终充满激情的全身心投入,使人物非常出色。想要达到如此的境界,必须唱功与演技兼备,二者缺一不可。通过这些演员,我们也看到了国内歌剧演员在艺术功底上的差距,唱歌好的不会演戏,演戏好的又不会唱歌。且在歌剧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显得捉襟见肘。

  朝鲜歌剧《红楼梦》带给我们的是感动也是震撼。在现如今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好似一切都要以“性价比”来衡量。在现代人看来,用50年的时间去打磨一部歌剧是一件“性价比”极低的事情,但正是这种所谓低“性价比”的精神,造就了《红楼梦》艺术上的高水准。朝鲜的艺术家们用他们对待艺术的严谨态度感动了我们。同时在今天,这种对艺术不懈的追求,也震撼了每一个观看歌剧《红楼梦》的艺术工作者。

全国统一客服订票电话:400-650-6811 团购电话:13661112321
中国购票通网址:http://www.goupiaotong.com/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2891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